专辑简介他们听蒋明——
侯德健:“青青山外山”是蒋明专辑里的第一句歌词。很想建议他用这五个字作整个专辑的名字。因为这五个字穿越了两千多年中国诗人的心灵隧道。从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再到“长城外、古道边”,其间我们看到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李叔同、余光中……和现代所有的歌手的身影。歌手是开口唱的诗人,诗人是低吟的歌手,两者拥有同一个灵魂。蒋明是歌手也是诗人,听他的歌、读他的词,你能感觉得到他和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与歌手的交流。
陶晓清:蒋明的歌声非常有说服力,我收到了这“来自北方”的、男儿的心声。我喜欢每首歌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却不是一个大杂烩,编曲走的是俭约主义,吉他配上不同的器乐,丰富了音乐性,淡淡的、同步的女生齐唱有蜻蜓点水的效果,他缅怀民歌时期的作品更引发我会心的微笑。我要谢谢这样一位用心创作与唱歌的人,带来最初听歌单纯的愉悦感。
周治平:像是对这喧嚣纷扰世界的沉默抗议,蒋明用他温暖动人的音乐宣示着他的坚持。在他的音乐里,完全把那些为了讨好听众而出现的商业元素舍弃了,这一点很难得,因为要有舍弃商业元素的勇气,在今天并不容易。《再见北方》做得很沉静,很有力量,其实在早期台湾,民歌运动刚起来的时候,也很重视这样的力量,这是音乐本身蕴含的内在力量。蒋明选择了这样内在的音乐模式,所以他的音乐能够真正地打动人。
--------------------
网友评论:
初识专辑《再见北方》,是在广州一个叫《江湖边》的小酒馆。在那个有酒、有猫咪、有凉意、有同伴的三分之一夜。
“躺在那洁白的柔软的你的胸膛,梦到我千里之外醉卧沙场”,《我们》中,这样的吟唱,在满是手风琴旋律的垫衬下,像一首游子之歌。很难想象斜对面那副对着某一个空点发愣的神色,竟有着这般壮志凌云,但显然静坐弦下,是杯盏交错的愁更愁。
是的,这幅神色,这份愁,这种滋味,是蒋明。
内地死磕着唱民谣的男歌手:周云蓬、万晓利、小河,都似“出境”一般,他们通常是歌者,是词人,是诗人,是狂人也是俗人。更是,作者。他们旁若无人、与世无争的弹唱,可以让水凝固,化泥为松散,更是能让人,入土为安。
可是,现在这个唱民谣的蒋明,他是谁?他从哪儿来,为何而来,又该向哪里去。
《某年某日的情歌》、《跳舞女孩》、《没有颜色的爱人》……专辑中,这些歌名的意象,并不隐晦,更不抽象。从这些词里不小心流露出来的声音,如同在向时间的娓娓道来致敬,某些略带沙哑的音律,像是刻意为之,又似难以启齿的表达。
“1989年我们相遇在人的海,1997年烟花灿烂喧闹的夏天”——《某年某日的情歌》,若是望文生义,会让人恍惚89年的北京,唏嘘97年的香港。某年某日,又是在何时,是在梦中,心中,或是时间的长河中。
“在我轻狂的岁月里你种下眼泪”——《跳舞女孩》,歌里的留白也许与当下的沸腾格格不入。前奏大提琴的呻吟,可以说是拉开了“开始”的幕布,也可以说是一种埋葬的遮掩。 副歌部分女声的伴唱,有如灵魂附体一般深邃、神秘,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主歌的男音,欲望、控制、把握,紧绷与释放仅隔一条细细的发丝,只待那轻轻断裂的一声“啪”。
我不禁在想,这样表达嗓音的男人,会是他吗?是十年前的他,还是,面前的这个他。
是的,所有的歌都写在十年前,十年前的他是浪子?愤青?还是,来自北方,向往北方,又不屑北方的种子。
尽管,今天的他,是洞察音乐界的知名乐评人,但仍然涩于在熟知他的面孔面前,谈论从他手里、嘴里、心里,魂儿里流动出的歌。我不知道这些歌对他来说,是滚烫的、冰冷的、坚硬的、柔软的犹豫的、或是决绝的。
精英文化越来越多的被乐坛提及,但精英文化也越来越容易走向孤寥,越来越多的歌词里试图唱出社会的节奏,但往往被浮躁和焦虑所淹没。有多少人在坚持着简单,有多少人还愿意简单。简单的旋律,简单的弹和唱。
《再见北方》的出现,让人欣慰、感怀、兴奋、假想,并带点自嘲。只怪太多人和事都已消逝,都将消失,只因走出了时间。
我好似已经能想象,蒋明如今作为一个发专辑的歌者,他如何说“再见北方”。也许,现在的他,更适合在台北西门町的某个小酒馆里,兴奋时分,就握着快喝空的酒瓶,忘情的扭动着腰际,带着头上的汗珠。落寞时分,就躲在角落里,摆弄着盛有半杯酒的酒杯,默默的打量人群中的每一个背影,带着咽往心里的咸水。
但我不太能,也不太敢去想,作为一个才子,他如何说去说,再见,北方。
侯德健:“青青山外山”是蒋明专辑里的第一句歌词。很想建议他用这五个字作整个专辑的名字。因为这五个字穿越了两千多年中国诗人的心灵隧道。从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再到“长城外、古道边”,其间我们看到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李叔同、余光中……和现代所有的歌手的身影。歌手是开口唱的诗人,诗人是低吟的歌手,两者拥有同一个灵魂。蒋明是歌手也是诗人,听他的歌、读他的词,你能感觉得到他和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与歌手的交流。
陶晓清:蒋明的歌声非常有说服力,我收到了这“来自北方”的、男儿的心声。我喜欢每首歌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却不是一个大杂烩,编曲走的是俭约主义,吉他配上不同的器乐,丰富了音乐性,淡淡的、同步的女生齐唱有蜻蜓点水的效果,他缅怀民歌时期的作品更引发我会心的微笑。我要谢谢这样一位用心创作与唱歌的人,带来最初听歌单纯的愉悦感。
周治平:像是对这喧嚣纷扰世界的沉默抗议,蒋明用他温暖动人的音乐宣示着他的坚持。在他的音乐里,完全把那些为了讨好听众而出现的商业元素舍弃了,这一点很难得,因为要有舍弃商业元素的勇气,在今天并不容易。《再见北方》做得很沉静,很有力量,其实在早期台湾,民歌运动刚起来的时候,也很重视这样的力量,这是音乐本身蕴含的内在力量。蒋明选择了这样内在的音乐模式,所以他的音乐能够真正地打动人。
--------------------
网友评论:
初识专辑《再见北方》,是在广州一个叫《江湖边》的小酒馆。在那个有酒、有猫咪、有凉意、有同伴的三分之一夜。
“躺在那洁白的柔软的你的胸膛,梦到我千里之外醉卧沙场”,《我们》中,这样的吟唱,在满是手风琴旋律的垫衬下,像一首游子之歌。很难想象斜对面那副对着某一个空点发愣的神色,竟有着这般壮志凌云,但显然静坐弦下,是杯盏交错的愁更愁。
是的,这幅神色,这份愁,这种滋味,是蒋明。
内地死磕着唱民谣的男歌手:周云蓬、万晓利、小河,都似“出境”一般,他们通常是歌者,是词人,是诗人,是狂人也是俗人。更是,作者。他们旁若无人、与世无争的弹唱,可以让水凝固,化泥为松散,更是能让人,入土为安。
可是,现在这个唱民谣的蒋明,他是谁?他从哪儿来,为何而来,又该向哪里去。
《某年某日的情歌》、《跳舞女孩》、《没有颜色的爱人》……专辑中,这些歌名的意象,并不隐晦,更不抽象。从这些词里不小心流露出来的声音,如同在向时间的娓娓道来致敬,某些略带沙哑的音律,像是刻意为之,又似难以启齿的表达。
“1989年我们相遇在人的海,1997年烟花灿烂喧闹的夏天”——《某年某日的情歌》,若是望文生义,会让人恍惚89年的北京,唏嘘97年的香港。某年某日,又是在何时,是在梦中,心中,或是时间的长河中。
“在我轻狂的岁月里你种下眼泪”——《跳舞女孩》,歌里的留白也许与当下的沸腾格格不入。前奏大提琴的呻吟,可以说是拉开了“开始”的幕布,也可以说是一种埋葬的遮掩。 副歌部分女声的伴唱,有如灵魂附体一般深邃、神秘,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主歌的男音,欲望、控制、把握,紧绷与释放仅隔一条细细的发丝,只待那轻轻断裂的一声“啪”。
我不禁在想,这样表达嗓音的男人,会是他吗?是十年前的他,还是,面前的这个他。
是的,所有的歌都写在十年前,十年前的他是浪子?愤青?还是,来自北方,向往北方,又不屑北方的种子。
尽管,今天的他,是洞察音乐界的知名乐评人,但仍然涩于在熟知他的面孔面前,谈论从他手里、嘴里、心里,魂儿里流动出的歌。我不知道这些歌对他来说,是滚烫的、冰冷的、坚硬的、柔软的犹豫的、或是决绝的。
精英文化越来越多的被乐坛提及,但精英文化也越来越容易走向孤寥,越来越多的歌词里试图唱出社会的节奏,但往往被浮躁和焦虑所淹没。有多少人在坚持着简单,有多少人还愿意简单。简单的旋律,简单的弹和唱。
《再见北方》的出现,让人欣慰、感怀、兴奋、假想,并带点自嘲。只怪太多人和事都已消逝,都将消失,只因走出了时间。
我好似已经能想象,蒋明如今作为一个发专辑的歌者,他如何说“再见北方”。也许,现在的他,更适合在台北西门町的某个小酒馆里,兴奋时分,就握着快喝空的酒瓶,忘情的扭动着腰际,带着头上的汗珠。落寞时分,就躲在角落里,摆弄着盛有半杯酒的酒杯,默默的打量人群中的每一个背影,带着咽往心里的咸水。
但我不太能,也不太敢去想,作为一个才子,他如何说去说,再见,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