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淘歌> 流行> 梅艳芳的伤情歌人生

梅艳芳的伤情歌人生

创建人:老A
标 签:流行 伤感 甜蜜
浏览数:149102次
梅艳芳的伤情歌人生
专辑简介 又一个失眠的晚上,想起了12月30日,就是从少年时就开始钟情的“姑姑”梅艳芳离开这个世界整整10年的日子,突然有了做一张歌单的冲动,用歌声记录下这位中文歌坛百变歌后在我的人生中投下的点点滴滴。在这张歌单中,有些作品未必是她在商业成就上最高的,但绝对都是耐听度极高的作品,抛开她那些千变万化的花哨时尚造型,其实Anita也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她那充满沧桑感的歌喉一开,立刻就会让人的思绪跟着潮涌起来。今年作为姑姑去世十周年,最大的一份献礼,并非她的御用造型师刘培基整理出她的经典装扮展出,不是她的徒弟何韵诗出了那张不知应该怎么评价好的口水致敬碟,而是她的两段珍贵录音首次以CD化。一首是她为无线电视剧《开心女鬼》配唱的插曲《愁思逐水流》,这首充满浓郁古典风韵的作品此时听来格外令人唏嘘,仿佛唱出了这位传奇歌后心中最痛的遗憾,从我知道她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这个和其他女孩子一样盼望着出嫁,末了还是《孤身走我路》一语成籖,她还是带着没能活着披上婚纱的遗憾离开了。也许不平凡的人注定无法享有平凡人的生活,所以她唱的每一首伤情歌都让人感觉到亲历一般的痛楚。另一首《风的季节》是她当年参加新秀歌唱大赛时的练习版样带,尽管录音师在旁边的各种调试让她的声音听来忽大忽小,但是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她那非池中物范的淡定,我们能发现走下神台的“姑姑”也曾有如此令人感觉亲切的青涩邻家女孩时刻。在梅艳芳唱过的这些伤情歌中,有些是特别值得推荐给喜欢的朋友:《似水流年》就是其中一首,歌单中所列的这个版本就是号称完美的第一版,话说梅艳芳录制它时正好感冒了,带着鼻音录出来的效果却出奇得别致。后来她病愈后又录了一个新版本收录在个人专辑里,但是怎样都没有那种吴侬软语式的感性风情了。《残月碎春风》、《不了情》都是改编自时代曲经典,前者是白光的销魂名曲《魂萦旧梦》,后者更是华语歌坛第一金曲,由知名作曲家顾嘉辉的姐姐顾媚为林黛的经典影片《不了情》配唱的主题歌。邵氏为这部影片当时举办了一个歌曲创作大赛,最后由作曲家王福龄先生把获奖作品融合成为了这首百听不厌的传世靓歌。有意思的是,姑姑用粤语唱出的版本一点不让人感觉突兀,尤其是《残月碎春风》,那古意盎然的歌词和原词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初期的梅艳芳在歌路上颇有山口百惠的味道,特别是那首曾在神州大地上热播的日本电视剧《血疑》的主题歌《赤的疑惑》,在梅艳芳的诠释下完全不输给原唱山口百惠。和哥哥张国荣一样,这一时期的梅艳芳翻唱了大量的山口百惠作品,比如《赤的冲击》、《曼珠莎华》、《冰山大火》、《孤身走我路》等等。巧的是她的代表作《孤身走我路》和哥哥的《风继续吹》都是山口百惠当年告别歌坛演唱会的主题曲,改编之后更是如姑姑和哥哥的人生写照一样精准。因此听来别有一种感觉。主打《梦幻的拥抱》这首歌的《梅艳芳》专辑,是我生平第一盘购买的进口磁带,当时由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进口发行的磁带,几乎国内的普通磁带贵出了一倍,为了能拥有,几乎用大半年的时间一分一毛地从午饭钱中省着攒出来的,专辑封面上被刘培基打造成中性装扮的梅艳芳,看着格外帅气干练,大姐大的气场已经呼之欲出。除了这份特殊的感情,改编自《梦幻的拥抱》和《曼珠莎华》都可以代表香港流行编曲的高水平,整体质感比原作还要丰富细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外的歌当时改编成粤语歌后,听起来感觉如脱胎换骨般更舒服的原因所在。除了演唱功夫了得之外,梅艳芳在演戏方面的成就同样让人不能小看,而由她演唱的《阿飞正传》、《何日君再来》、《胭脂扣》、《客途秋恨》、《东方三侠》、《双镯》等电影的主题歌,也都是绕梁三日、回味无穷的经典。特别是这张怀念歌单中的最后一首《双镯》的主题歌《似是故人来》,是梅艳芳最家喻户晓的一首作品,也代表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大有“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意境。梅艳芳的歌唱生涯中遭遇过两次作品撞车事件,一个是《梦幻的拥抱》,一个是《夕阳之歌》。前者当时在香港一共出现了6个不同的版本,教知名的有蔡国权、甄妮的版本,后者则和陈慧娴当时暂别歌
详细

曲目列表

网友评论(条)

发表